19岁的理工学院学生,Megan Koh,5年前患有痤疮,俗称青春痘。她显示:“痤疮严重时会很痒以及疼痛剧烈难受。”她有常识接受西医治疗,但是服用了抗生素后她的病情未好转,因此Megan 的妹妹就建议她去看中医。
她初诊时皮肤情况很严重,她两颧皮肤红肿而痤疮内含有脓液。医生向她解释她的情况是因为她正在发育过程中,所以体内的激素不断地改变,因此皮肤出现很多痤疮。医生建议她接受针灸治疗来增强体质,补气,通过调理体内来治疗表面的问题。
医生除了给她针灸治疗之外,他还开一些口服药如药丸、药粉液体混合剂,和外用的膏药来涂膜在患处。这外用膏药1天服2-3次。医生也建议她少吃油炸、辛辣、寒凉的食物。
就诊1个月后,Megan 自诉:“新痤疮明显减少了,而痤疮也显得更小而里面没有脓。”
每年超过50亿的美国人都会有痤疮。研究显示85%的青少年,年龄约12-24岁之间都会有痤疮1。
痤疮是由皮脂腺的过量油脂分泌而阻塞了皮肤毛孔。油脂的累积也会导致周围的毛囊的阻塞因此让生活在皮肤表面的细菌进入毛孔并感染皮脂。
痤疮有多种临床表现,从轻微到重、从白到黑头粉刺的小瑕疵。丘疹呈红色且发炎,而脓疱则是疼痛、充满脓液的病变。在严重的情况下,皮肤可能会出现大而发炎的结节或囊肿,这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疤痕2 。
用中医术语来解释,痤疮的产生有三种原因。首先,吃太多辛辣、甜腻的食物会导致湿热蕴结于脾胃。这会扰乱“气”(人的生命力)的正常运行。余仁生的Anita Pee 医生说: “湿邪与热邪的性质向上、向外移动。因此湿热会上蕴而被困在皮肤表面并表现为痤疮。”
彭韵婷医生说“一旦确定了青少年痤疮的原因,中医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生活方式以及病情的病机来设计一个治疗计划,因此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会有些差别。”这是我们常说的“同病异治”的道理。
2003年的一群韩国皮肤研究人员 发现中草药具有显着的抗痤疮功效。
这项研究将中草药提取物与红霉素(一种抗生素)和视黄酸进行了比较。这两种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痤疮。研究发现,一种叫做白芷的草药和红霉素具有相似的抗痤疮效果,而另一种草药,黄连,比视黄酸更有效3。
除了这两种中草药之外,一下还有一些可抗痤疮的中草药例如:
连翘和蒲公英: 这两种药常用于治疗肢体热盛而导致的痤疮。两者著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连翘也能减少皮脂的分泌量。此外蒲公英含有促进皮肤愈合的维生素和含有抗菌的功效。
薏苡仁: 这药常用于治疗湿热壅盛的痤疮。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结痂、囊肿与疼痛剧烈等。此药能健脾渗湿,清热排脓。
赤芍: 这药常用于治疗湿热较轻的痤疮例如化脓性痤疮。此药具有清热凉血与散瘀的功效。
其他控制痤疮的方法包括采取良好的护肤习惯,少吃油炸、油腻和甜食,每天至少喝八杯水,有充足的睡眠以及管理好压力和定期锻炼。
在大多数情况下,治疗痤疮的关键在于耐心。彭医生说:“普通的痤疮通常需要大约 3 个月的时间来控制。严重者可需要大约需要 6 个月的时间。”
中医认为痤疮的生长部位显示了某些脏腑或经络的运行失常,也就显示了我们体内的状况。4
肺热而引起的痤疮通常出现在额头和鼻子。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有:怕热,怕风和舌红苔薄黄。
如果痤疮常出现在背部、胸部、肩膀或口唇周围,这就表示患者有肠胃热盛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口干口渴、口臭、胃口大与舌红苔黄腻。肠胃热盛证者常会有消化以及排便的问题。
患有化脓性痤疮和皮肤油腻的人表示体内湿热较重。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口干但不欲饮、怕热与舌红苔黄厚腻。
血热证也会造成痤疮的出现。这种痤疮常生长于鼻子、口唇周围以及眉头之间的部位。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面红、怕热、大便干结、小便色黄与舌红兼有芒刺(红点)。
热毒证的表现与血热证的表现很相似但热毒证的痤疮更严重。这种痤疮不但含有很多脓而且皮肤周围的炎性表现很明显而疼痛剧烈。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神疲乏力、患处皮肤色红与舌红苔黄腻。
肺经风热也会造成痤疮的出现。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这表示风邪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彭韵婷医生解释:“当风邪侵袭体内时我们的肺脏是第一个受影响的。”她还接着说:“体内阳热偏盛,肺经蕴热与复感的风邪结合在一起就会导致风热上蒸面部而出现剧烈瘙痒的痤疮。”
最后导致痤疮的原因是体内湿邪太重。脾气不足会导致体内的水谷精微运化失常。这湿浊内停因此导致体内的气机不畅,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彭韵婷医生解释:“湿邪与瘀血结合在一起会阻塞皮肤毛孔而出现根深形大的痤疮。”
在2014年Benjamin Kwan 的父亲患有了癌症晚期。Benjamin因这回事感到非常压力而导致他的皮肤出现发炎以及瘙痒剧烈的表现。28岁的Benjamin 回忆:“当时我感到十分难受而因此经常失眠。这令我感到非常烦躁。”
他尝试了很多种湿疹膏药,甚至服用了皮肤专家给的类固醇膏,但他的湿疹未缓解。因此他选择尝试中医治疗。
中医师给Benjamin 开了药粉而要求他每天服用两次,用温水冲服药粉。两天内他的瘙痒明显减少而且丘疹也渐渐的消失。2至3周后除了他的腰与膝盖之外,其他部位的湿疹明显消失。3个月后腰与膝盖的湿疹也渐渐的消失。
Benjamin 说: “服了药后我的失眠也被解决了,每晚能睡到一觉天亮。我整个人的心情也改善了很多!”
我们中医师认为良好的皮肤是身体、情志和心理健康的外在反映。余仁生的林晓燕医生解释: “中医认为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内脏器官的健康状况能反映在皮表外。当心和肝脏受到压力的影响,额头或鼻梁上会出现痤疮。”
根据中医的概念健康的身体是以体内的平衡来衡量的。阴阳在体内相对制约但也互根互用的特性。阴性质滋润、平静、清凉而阳性质温化、推动、温煦。为了达到标准健康水平,体内的阴与阳要达到一定的平衡。保持人体的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气的运化必须通顺。
当体内的肺、心与脾的阴阳达到一定的平衡,皮肤就显示的很容光焕发且营养良好。相反的,如果这些脏腑的阴阳失去了平衡,皮肤就会出现问题。
长期精神紧张或饮食辛辣1会造成心火旺盛的表现例如皮肤剧烈瘙痒。此外心阴不足也会导致虚火的表现例如皮肤色暗无光2。
中医也认为我们的肺脏–其中人体的阴脏之一–主皮毛,也具有运行肺气以及通调水道的功能。当我们人体肺脏的阴阳协调,皮肤就会显示的更湿润且柔软。如果皮肤显得比较干燥和瘙痒,这就表示肺的功能失调而导致皮肤失养。
此外脾的功能失调也能导致多种的皮肤问题。人体的脾脏的主要功能是去体内的湿浊。当脾的运化失权,体内就会累积很多湿,日久湿郁而化热,湿热蕴结上蒸头面,导致油脂的过度分泌。因此脾功能失调的常见临床表现有痤疮、丘疹或湿疹。
中医有几种治疗皮肤问题的方式例如:针灸、推拿或中草药。这些治疗方式都可以融合起来一起用。中医的治疗目的是恢复我们心、肺与脾的阴阳平衡使体内的气机顺畅。
对于湿疹,中草药疗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在2009年日本 Yoshiteru Shimoide 内科诊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274 名长期湿疹患者在接受中草药治疗的四个月后87% 的症状已消失,另外 12% 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3 。 这些成年人平均患有了12年的湿疹,并且至少 10%的全身皮肤上有慢性瘙痒、干燥、发炎的斑块。中草药的选着是根据个别患者的症状选择和体质来挑选的。
在2006 年 8 月至 2008 年 5 月的西奈山医院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4发现中医疗法(包括草药和针灸)也对小儿湿疹有效。这项目负责人 Julia Wisniewski 博士表示,除了现代疗法,我们应该还有其他治疗小儿湿疹的方式。因为许多严重过敏的患者在接受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标准治疗十年后仍会出现湿疹发作。
除了湿疹之外,中医还可用于治疗一系列其他皮肤问题,从痤疮到银屑病(白疕)等更严重的皮肤疾病。银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皮肤病会导致皮肤瘙痒与鳞状斑块等。由于这些明显的皮肤疤痕,患者也经常会有其他的情志上的问题例如焦虑和抑郁。
在2004 年的台湾长庚纪念医院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5。研究显示青黛帮助减少银屑病的全身症状,从而改善健康状况。参加试验的 42 名患者中,近四分之三的患者报告三个月后就诊区域的银屑病患处已完全消失。
这项调查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一份2016 年的报告全世界至少有 1 亿人患有银屑病6。
此外,根据2013 年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涉及 3,453 名患者的 43 项试验显示针灸结合草药治疗和拔罐等疗法对痤疮患者获益最大7。
然而,林医师说:“对抗皮肤疾病的最好的方法是预防。”通过患者的体质与生活方式来考量,医生会量身定做个方药给患者。这些中草药可以帮助保持身体平衡和皮肤清洁。中草药例如百合可以养阴滋肺,清心安神,防止热气积聚。桑叶具有清肺润燥的功效。薏米也能健脾祛湿,清热泻火。这三种药都对于皮肤有帮助。
32 岁的新加坡教师 Loke Y.L. 在服用1年的草药粉后发现这种药粉不仅对她的皮肤有帮助,她还说: “我以前经常生病,感冒需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康复。但自从吃了中药后,我很少生病了。” 中药不但显示了帮助她的皮肤,还对他的整体健康有帮助。
体内的阴阳失衡并不是造成皮肤问题的唯一个原因,我们周围的环境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林医师说:“某些疾病在某些类型的气候、环境或地理位置下更为突出。” “当皮肤暴露在过热和潮湿的环境中时就会出现瘙痒、皮疹和水泡的表现。” 在这些情况下中草药以及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帮助缓解皮肤症状。尽量不要用热水洗澡、避免阳光照射、在11点晚上之前睡觉以及均衡饮食和定期锻炼都能帮助改善皮肤问题。
很多研究都显示中药有效对抗很多种皮肤问题,因此现代的护肤品牌都含有一些中药成分例如枸杞子、人参等。一下有一些美容草药:
枸杞子: 富含抗氧化剂以及促进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作用8。枸杞子也能滋阴补血。
人参: 提亮肤色并减少衰老迹象9
大豆: 抚平皱纹10
灵芝与甘草: 具有抗衰老和排毒特性11
冬虫夏草: 使肤色焕发活力,增强肌肤抵抗环境损害的能力12
绿茶: 富含生物类黄酮和儿茶素,可促进弹性、改善肤色并在细胞水平上恢复肌肤13
银杏仁: 含有抗氧化剂,可减少自由基对皮肤损伤的影响14
然而林医师强调找到问题的根源可能会产生更持久的效果,并补充道:“管理皮肤问题的最佳方法是找出其根本原因。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目标是体现由内而外的美。”
家长们常担心孩子在学校里和其他小孩子感染到细菌或病毒,回来后不但一直生病而且还传染给全家人。这些担心都是有充分的理由。
Winifred Ling 女士的情况就是这样,她两岁的女儿 Olivia 在开始上托儿所后的一年里 “几乎每个月” 都会生病。
在新加坡执业的心理学家Ling女士回忆道:“她生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感冒。她经常会流鼻涕、咳出大量的痰,并且咳嗽得很厉害。有时当她剧烈咳嗽时,她甚至会呕吐。 我们会带她去看西医的儿科医生,服用处方药后她会好一阵子,但随后她就会感染下一种病毒。”
最终Ling女士决定带她的女儿去看一中医。中医师不仅致力于解决Olivia的症状,还致力于增强她的免疫系统。Olivia接受了中草药和小儿推拿的治疗。小儿推拿是一种促进体内气(人的生命力)顺畅流动的按摩疗法。这两种治疗不仅消除了导致Olivia患病的病原体,还增强了她的整体体质。
Ling女士说: “她现已经是五岁了,我们还是继续定期进行中医就诊和治疗因为中医有助于保持她的健康.”
Olivia’s的情况在儿童中并不罕见,他们的免疫系统仍在发育容易受到环境过敏原和疾病的影响。
中医认为儿童的肺、肾、脾系统相对较弱,导致他们的整体免疫力会较弱。
余仁生的郭乙燕医生说:“肺系统虚弱会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而脾脏系统虚弱则容易患消化系统疾病。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经常出现感冒和胃部不适的表现。”
中医认为体内的正气是来抵御外邪。当器官中的气流动被受影响时其微妙的阴阳平衡就会受到干扰。因此在管理儿童时,中医从业者注重加强或恢复气的流动,特别是在这些脆弱的系统周围。郭乙燕医生说:“治疗目标是保持身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
如溪流中的水一样人体的气也不能停滞,她说:“如果一个器官被细菌感染,这种外邪入侵可以想象成一个咸水池塘。因此体内的器官一定要被‘净化’并重新建立体内的气运行。”
中医可以使用不同的疗法来重新建立气血流动包括服用中草药、小儿推拿或调整饮食或生活方式。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基石。中药具有温热、寒凉、扶正、祛邪等多种功效。虽然给儿童开的中草药种类与成人相似,但剂量和具体配方取决于孩子的病情、年龄和体重。郭医生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咨询经过培训和持有执照的中医执业者。”
小儿推拿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训练的儿科医生会使用特殊的按摩手法来刺激儿童特有的穴位,增强全身的气血流动。
青春期前一般不建议进行针灸和拔罐等其他中医治疗。然而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做出决定。
中医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的替代方案,对于渴望确保孩子健康的父母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孩子生病了中医也注重解决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解决症状。
中医师通常会通过整体观念且可长期使用的方法来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除了为年龄较大的儿童开草药、推拿和针灸处方外,医生可能还会就适当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提供建议。
郭医生解释说: “人们应避免吃冷饮和过多的油炸、甜食或辛辣食物因为这些都会在体内产生 “湿气”。过多食用这些食物会削弱脾胃的消化功能,从而导致湿气在体内积聚。”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湿气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和其他的疾病。除了注意饮食之外,我们还应该遵守规律的进餐时间因为这有助于脾胃的消化能力。
家长们也可以将含有助于补气的中草药加入平时煮的汤或炒菜当中,其中包括茯苓、白术、芡实、薏苡仁、黄芪和淮山。郭医生说:“特别是山药可以作为食品补充剂每天食用因为它有助于改善消化的功能。“
但是她警告说:“家长不应该给已经生病的孩子服用具有强化特性的草药因为这些草药反而会强化入侵的病原体,并使排出病原体变得更加困难”。
益气汤
材料:
黄芪10克
白术10克
甘草5克
排骨 500克
开水 1升
数量可以随着根据个人喜好来加减
煎煮法:
1. 洗净中草药,将排骨焯水。
2. 将所有材料放入1L沸水中。
3. 用小火煮三到四个小时。
4. 煮好过后趁热服用。
家长也应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包括充足的睡眠、适度接触寒冷的天气以“增强孩子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力”,以及晒太阳“帮助增强阳气,这对孩子的发育很重要”。
虽然Ling女士付出了一些努力,但她还是很欣赏这种增强免疫力的整体方法。
Ling女士说: “当我们第一次开始使用中医治疗时我的女儿在服用中草药时遇到困难,但现在这不再是问题。而且令人高兴的是,她不再那么频繁地生病了!”
无论是男性或女性,皮肤是人体当中最大的一种器官。它不但是人体的第一个层保护层,它也能反映体内的健康状况。我们的皮肤不但能抵御阳光、化学物质、感染和割伤的第一道防线,而且还反映了内部系统和器官的运作情况。
由于组织、基因和生活方式的不同,男女皮肤对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反应会有差别。根据中医的看法,这些的差别可以用阴阳来解释。
中医认为当阴阳达到了平衡时,身体与皮肤就健康。阴属性阴凉、平静、有滋养的功能而阳属性温煦、活跃、有推动的功能。彭韵婷医生解释:“一般来说,女性的体质偏阴虚,因为女性每月来月经时都会消耗体内的阴血。更何况在哺乳期和妊娠期都会消耗女性们的阴液。”
彭韵婷医生接着说:“年轻一代的职业妈妈经常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多种角色,几乎没有时间休息,也没有时间让身体补充血液和精气。” “女人的阴气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减少。”
她还说:“除了阴虚的表现之外,其他问题也会出现在皮肤上,包括因情绪压力造成的气滞以及气滞导致的血瘀。” 彭韵婷医生也透露除了女性之外,男性也会有自己的皮肤问题。她解释: “大多数的男性喜欢吃含有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及饮酒。这会加重体内的湿热积聚,使他们更容易出现与火热证(阳盛)有关的皮肤问题。”
就于男性的皮肤而言,有几个因素是对他们有利的。
其一,他们的皮肤更厚——准确地说,他们的皮肤和女性们的皮肤相比起来厚多 25%,这是因为男性的体内含有更高的睾丸激素(俗称“男性荷尔蒙”)。男性的皮肤也比女性更坚韧,胶原蛋白密度也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女性们衰老得比男性们更快的原因之一。
此外,现代的男性们也更加关注自己的皮肤情况。以前只有女性们才会爱慕虚荣,但是现代的男性也越来越会动的照顾自己的皮肤,也更愿意使用护肤品来预防或管理皮肤问题,并且更愿意花钱来维护自己的外表。
然而,我们会有一些皮肤问题是难以避免的。男性进入青春期后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顽固性的痤疮。余仁生医生的彭韵婷医生 表示,约 80% 的青少年男孩患有痤疮,而约70%的青少年女孩患有痤疮。
她说,男性们的痤疮通常是由脾胃湿热积聚而引起的。常吃辛辣和油腻食物可能会加重痤疮的情况。
28岁的Rob*在前往余仁生诊所就诊之前,他的背部和脸部上的痤疮已经持续了两年。他的痤疮脓包呈暗红色,质地坚硬,脸上也长了很多小疹子,色鲜红,破损后还会流出脓液。
彭韵婷医生解释说:“男性的阳气通常比女性多,因此男性较容易上火。这些热火容易积聚在背部的阳经上,从而导致该特定区域出现痤疮。”
像Rob 这样的痤疮问题通常可以用中草药来治疗。常服用的中草药功效以祛热、祛湿、排毒为主。这些可能包括连翘、蒲公英、薏苡仁和赤芍。连翘具有减少皮脂腺的油脂分泌量,而蒲公英具有抗菌特性并含有促进皮肤愈合的维生素的功效。薏苡仁可以健脾祛湿,清热排脓而赤芍清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在一周之内,Rob见视了中医治疗的效果。他的新的痤疮不但减少了,而且他的皮肤也变得更光滑。 除了痤疮之外,男性还更容易出现花斑癣或铜钱癣、酒渣鼻和白疕等皮肤病。
彭医生解释:“花斑癣是一种浅部的真菌性皮肤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皮肤瘙痒、大小不一的斑片。发病的病因病机多于湿热有关。”最常用的治法是使用大黄和干明矾溶液剂直接服用在皮损上。大黄能清热泻火而干明矾能祛湿。2
酒渣鼻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性的皮肤疾病。发病部位多见于鼻与颜面中央部。临床表现为周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持续性红斑,伴丘疹或脓疱。很多人都误解认为酒渣鼻是因长期喝酒而引起的。中医认为这是由于人体的肺胃积热,火热上蒸到鼻面,损伤周围经络。治疗酒渣鼻的常用药有枇杷叶、桑白皮与黄连。这三种药均有助于清热泻火之功效。
白疕,也称为银屑病表现为红斑上出现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现象以及筛装出血点。银白色鳞屑是由细胞更新率增加而形成的。3
在2017 年的《美国临床皮肤病学杂志》上有一项来自于默奥大学的研究中显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有白疕。瑞典研究人员分析了从 5,438 名银屑病患者收集的数据,发现在所有年龄段中,女性患严重银屑病的比率低于男性。4
男性的白疕多因血瘀或血热所致。瘀血所致的白疕表现为皮肤色暗红、皮肤增厚、质地坚硬。这种白疕的常用药方是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的药物组成,包括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和熟地黄。这几位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血热所致的白疕表现为皮肤色鲜红、激烈瘙痒。这种白疕的常用药有生地黄、赤芍与白芍等清热凉血的中草药。
除了服用中草药以外,针灸也可以有效的缓解皮肤疾病(请看一下格)。中医的整体观念通常还包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充足的睡眠、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以及实行良好的护肤程序。
针灸除了能解决有关疼痛的疾病,它还可以缓解皮肤疾病。
在2010年,一项北京大兴医院的研究发现针灸疗法对于治疗痤疮非常有效。这项研究涉及 200 名痤疮患者,他们被分为两组:一组用针灸治疗而令一组用药物治疗。前者接受了四次针灸治疗而后者则服用了四论的抗生素(四环素和甲硝唑)。
两个月后,针灸治疗组中约 94% 的患者看到了效果。其中 34 患者已痊愈而另有 43 患者表示 70% 以上的皮损已消失。相比起来,药物治组中有只有 82.5% 的参与者见到了效果。其中 16 患者已痊愈而只有21 患者表示 70% 以上的皮肤病变已经消失。5
此外在201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人员在《替代与补充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对于治疗黄褐斑(黧黑斑)也有效。
研究人员评估了 2013 年 7 月之前发表的六项试验的数据,其中针灸用于治疗女性黄褐斑。在 468 名接受针灸治疗的女性参与者中,她们都表示受影响区减少了 90% 以上6。这使得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是:针灸治疗黄褐斑比服用维生素 C 和 E 片更有效。
中医认为针灸有助于祛除导致皮肤问题的湿热。他们也认为当我们将针刺入皮肤内时,我们是在刺激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具体来说,针灸会促进患处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产生,并使皮肤显得更加丰盈7。
针灸还可以通过收紧松弛的面部肌肉来提升和塑造下巴轮廓。针灸也可以通过解决消化问题和淋巴引流不良等内部问题来减少面部浮肿。总之结果是针灸会使面色看起来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