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知名的中医产品和服务领域,余仁生的医生王伟俊表示,疲劳可能是由于体质虚弱、过度操劳和饮食不节等原因所造成的。体质虚弱可能是由于先天因素或其他疾病所造成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也是两个主要因素。操劳过度或压力太多会导致身心疲惫。饮食不洁也会损害我们的消化道。这些都会导致各脏腑的阴、阳、气、血不足,从而出现了全身不适与疲劳的表现。
先天不足
操劳过度
饮食不节
这三种因素可导致各脏腑阴、阳、气、血不足
中医的一些原则与现代医疗实践相一致。王医生说: “在应对疲劳方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充分休息。” “众所周知,睡眠是最好的自然疗法,睡眠不但可以恢复精力而且又能增强免疫系统。参加一些温和的有氧运动和休闲活动也有助于放松身心。另外,要保持平衡饮食,避免进冷饮、油炸和油腻食物。”
在中医理论中有五个主要脏腑。王医生说:“当一个人感到疲劳时,五个脏腑中的任何一个脏都可能受到影响。”然而,一般来说,“疲劳与脾肾虚弱有关”。他接着解释说,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代谢而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疲劳通常与这两个器官有关。” 中医可以通过中草药或针灸来增强这些虚弱的器官。
王医生表示在疲劳袭来之前,我们的身体应该会出现一些警告信号。您的体质会决定您出现哪些症状。而且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需要仔细评估您的具体体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服用中草药、针灸、推拿和拔罐。” 有时会采用多种治疗方法来提高疗效。
如果你患有贫血、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治疗过程“将基于患者整个身体状况的整体诊断,而不是针对某些疾病。”尽管如此,王医生还是建议患者将他们目前正在服用的一切药物告知所有医生,以防止草药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王医生保证说:“有很多患者在服用西药的同时使用中药来补充治疗。” 因此无论您已经在接受传统的疲劳治疗或未接受治疗,都可以使用中医治疗疲倦。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对抗疲劳的中草药:
西洋参: 适合长时间工作且缺乏休息的人群
灵芝: 这种草药通过增强白细胞的功能来增强免疫力
枸杞子: 这种草药含有高量的β–胡萝卜素(一种抗氧化剂),可有效缓解眼睛疲劳
山药: 适合精力不足和且有消化问题的人群
除了服用中草药之外,补充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可以提高能量水平:
维生素 B12: 有助于提高能量水平并提高注意力和情绪[1]
维生素 B9 (叶酸): 这种维生素含量不足的人可能会出现精神错乱、抑郁、嗜睡和反应迟缓的表现[2]
维生素 D: 缺乏这种有助于新陈代谢的维生素可能会导致精力不足、睡眠质量差和情绪波动[3]
镁(Mg2+): 对于肾上腺正常运行功能非常重要,肾上腺功能不良会导致疲劳[4]
您有听说过针灸,但您知不知道您并不一定需要专家进针才能刺激穴位?您可以每天按摩某些易于触及的穴位约 20 至 30 次,以保持刺激和活力:
合谷: 定位在手背部,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此穴能补气与增强身体的免疫系统。
百会: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此穴能改善神志、疏解压力于增强气的运行。
王医生在这两个案例中使用多种中医治法来帮助疲劳过度的病人。
王医生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名学生。学生为了一场大考试而熬夜,通过吃零食来保持清醒。她很快就没了食欲,脸色苍白,大便质稀。 王医生说:“我诊断她的病情为脾气虚证,就给她开一些健脾益气的中草药。”。一周后,她的病情有所好转了。 “她白天感觉精力更加充沛,在学校的表现也更好。”
另一个案例涉及一位年轻的职业妈妈。她经常感到压力和烦躁,经常出现失眠、喉咙干燥、心悸、盗汗的表现,因此导致整天昏昏欲睡。精力不足也影响了她的工作,导致她在工作和家里的情绪波动也很严重。王医生说: “我诊断她的情况是心阴虚证,常见的表现有发热和烦躁等症状,”。 “我给她开了滋阴清热的中草药和给她做了一系列的针灸让她镇静安神。经过几次的复诊,她的病情逐渐好转,工作也能更加集中精力。
既然您知道了中医如何治疗疲劳,您应该找出哪些疾病可能会让您感到痛苦而把它解除了。
对中医而言我们的消化系统有助于把食物化成气与血。气血是保持身体正常操作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持良好的消化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我们中医所说的消化系统包括了体内的胃、脾、大肠以及小肠。
胃主受纳和腐熟我们所吃的食物,使身体更容易吸收。如胃脏的功能失调就会出现胃口减少、恶心或呕吐的表现。
脾主消化和吸收胃所消化过的饮食(水谷精微),从而化成气和血。脾也主运化体内的水液,因此对体内的水液代谢有很大的帮助。如脾脏的功能失调就会出现肚子胀满、胃口减少、大便稀软或水中的表现。
小肠主接收胃已消化过的食物,在进一步的消化而在吸收身体所需的必需营养素。小肠功能失调可能会导致泌尿或肠道疾病。
大肠主传导糟粕。大肠接收小肠送来的残余物质,吸收剩余的营养物质和必需的液体后以粪便的形式排出废物。大肠将糟粕经过燥化变成粪便后就将把粪便排出体外。大肠功能失调可能会导致腹痛、稀便或便秘的表现。
生活方式、压力和饮食因素会给我们的消化系统带来许多负担。中医可以通过中草药、针灸和其他治疗方法来帮助有效缓解消化系统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中医治疗方法:
(A) 痞满
痞满也称为消化不良是因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功能失调而造成了饮食聚集在腹部。痞满的常见病因是暴饮暴食、吃得太快或消化系统较弱而造成的。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 脘腹满闷、时常打嗝、食欲减少、时常放屁以及口臭等表现。中医对于消化不良的治疗原则是调理脾胃,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以及促进肠胃蠕动的功能。常用中的草药来疏解消化疾病包括:山楂、麦芽、稻芽、鸡内金、枳实、陈皮和槟榔。
除了吃中草药之外,针灸、推拿以及生活饮食上的改变都助于疏解消化疾病。
(B) 肠易激综合症(IBS)
IBS 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表现因人而异。 IBS 的一些常见症状有腹胀、痉挛或疼痛、胀气、腹泻和/或便秘。
IBS 可能是由于吃太多油腻或辛辣的食物,或情绪因素(例如抑郁、过度焦虑和失眠)引起的。这些情绪因素可能会因压力而引发或加剧。
常用疏肝健脾的草药来缓解IBS的症状表现包括:白术、陈皮、茯苓、防风、白芍、甘草、山药和干姜。
除了服用中草药之外,针灸也助于缓解IBS的临床表现。针灸能减轻腹部疼痛、调节肠胃蠕动以及减少腹部痉挛的发生。针灸也能帮助调理肠胃功能,这恰好也是IBS的主要因素。
(C) 烧心
胃灼热也称为胃酸反流是胃酸倒流到食道的一种情况。胃酸可能会导致胸部或喉咙灼痛并在口腔中留下酸味。
中医认为胃灼热是胃与肝功能失调的表现。基本治疗原则是恢复脏腑平衡,增强肝与胃的功能。常用的中草药包括:制半夏、大枣、甘草、白芍、白术、薄荷、柴胡、当归、茯苓和生姜。
半夏泻心汤和逍遥散是我们中医常用来治疗与缓解胃酸反流症状的方剂。除了服药之外针灸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睡眠是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休息形式而且是可以帮助您的身体充电并在第二天发挥最佳状态。
中医认为睡眠是体内阴阳自然节律的一部分。在阴阳概念中阴代表被动力而阳代表主动力。中医经典《灵枢》第28章用阴阳概念来解释睡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中医也认为睡眠是以卫气和营气循环的调节。白天时卫气在阳经运行25次而在夜间又沿阴经运行25转。白天的循环使身体活跃和清醒,而夜间的循环使身体休息和充电。
中医认为,心神是主导睡眠的重要因素。心神安定,卫阳入阴,则容易入睡。这使得每个脏腑经络可循行,因而使身体机能得以修复。反之,心神受扰则失眠。
根据中医理论来说我们人体的气会在24小时内循环整个12经络。人体的气会在每一个脏腑经络循行大约2小时。在这两小时间气会激活和增强与经络相关的器官系统,然后再继续流经后续经络。
根据经络时钟,理想的睡眠时间是晚上 11 点。如果你的睡眠在某个时间反复受到干扰,这就表明配对的器官系统可能需要你的关注。
中医认为流感是由于季节变化而导致外邪(邪气)侵袭人体内。当邪气与人体免疫力的斗争(正气)时就会出现流鼻涕、咳嗽、喉咙干燥和发烧等症状。
六淫(六邪)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它们是由天气或气候的异常变化引起的,并且可以组合发生。最常见的两种流感是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好发于寒冷的天气或环境中。
常见症状例如:鼻涕清稀、发冷、恶寒、发热、少汗或无汗、咳嗽带有清稀痰等症状。
缓解风寒感冒症状的常用治疗方式有采用草药、针灸或拔罐等。采用的中草药通常会有温热的性质,例如:紫苏叶与桂枝。这两种药都有发汗解表的功效。
好发于燥热的天气或暑季节中。
常见症状例如:鼻翼燥热,咳嗽带有黄痰、鼻涕黄稠、身热、汗出多、头痛、咽喉肿痛、口干口渴、小便色黄、大便秘结等。
风热感冒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清热解表。采用的中草药通常会有辛凉的性质,例如:连翘与金银花。
缓解感冒症状的穴位 | |
风池穴(GB-20) | 定位: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
功效:减轻感冒、鼻塞、流涕等外风所致的病证 | |
合谷穴(LI-04) | 定位:在手背部,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
功效:减轻所有头面、颈项等五官的病证 | |
迎香穴(LI-20) | 定位: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
功效:此穴在手阳明大肠经上,它能通鼻窍与减轻鼻部不适的症状 |
注意:如上所述,中医治疗不同类型流感的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因此在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之前,必须要正确诊断自己的病情。
患有风寒感冒者
材料:生姜 10克, 红糖10 至15克
煎服法: 将生姜切片,盖上锅盖,放入沸水中煮
5 至 10 分钟。后加入红糖。趁热喝。
患有风热感冒者
材料: 菊花6克, 桑叶6克, 枸杞子3克
煎服法: 将花和叶在热水中煮5至10分钟。加入枸杞子。冷却后即可饮用。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一旦身体抵抗力强,就不容易生病。增强身体免疫系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雾霾或流感季节。一下有一些提示!
始终保持水分充足。建议每日喝至少 8 杯或 1.9 升水。
定期锻炼。每周进行3至4次简单的慢跑或游泳有助于保证体内血液循环良好、气机顺畅。
睡眠充足。每晚至少有7小时不间断的睡眠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平衡饮食。避免吃辛辣、油炸、油腻的食物,以免上火。避免冷饮和寒凉之品因为中医认这些食物会损害我们的消化系统。
确保饮食含有纤维质高的食物,并不断补充水分,保证排便顺畅。
野西洋参、冬虫夏草等中草药有助于增强人体的正气,改善呼吸(肺)功能。经常喝罗汉果茶还可以帮助清肺热、补充人体之阴液.